“欲知大道,必先为史。” 学校1976年开始举办高等教育,从单一的省属师范专科学校发展为多科型的省属本科大学,在40多年的发展历程中,凝聚着一代代文理人的心血和汗水,无数披荆斩棘的画面,无数星夜鏖战的身影,无数难以忘怀的时刻……激励着莘莘学子筑梦前行,砥砺奋进。4月27日晚,“学党史﹒知校史”活动暨第四届中英文校史解说风采赛在莲湖校区多功能厅举行。

党委书记王成端,党委副书记、校长刁永锋,党委副书记侯忠明及相关职能部门负责人亲临现场,聆听校史中的党史故事,并与青年学生共话美好未来。
张爱萍1925年就读达县中学堂,在校期间开始参加革命活动,任学生会副主席。1926年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1928年转入中国共产党,1929年6月赴上海参加中共地下工作, 同年12月参加中国工农红军,开始了戎马一生的军旅生涯。财经管理学院的季茗首场讲解了我校杰出校友“张爱萍将军与两弹一星”的故事。他的讲述,使现场观众深深懂得了“热爱祖国、无私奉献,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大力协同、勇于登攀”的“两弹一星”精神的真正内涵。

“在jxf吉祥官网总站就有这样一位先生,他就是章继肃先生。他艺精墨妙、学识广博、和颐慈祥、质朴坚贞。”美术学院夏梓涵深情地讲述了章老师对中国共产党的无限热爱之情和高尚的人生追求,以及对教育事业的无限忠诚,以培养新人、传递思想为己任的奉献精神。她说,章先生是一位德艺双馨的书法家,是一位才华横溢的诗人,是一位深受学生爱戴的好老师,是一位温暖深情的好丈夫。章先生认为他一生中最重要的荣誉就是共产党员,他作为一名优秀共产党员所彰显出的精神追求和人格魅力,激励我们一代又一代文理学子只争朝夕,奋发向前。
“时代造就英雄,伟大来自平凡。在脱贫攻坚第一线,参与扶贫的老师们以精神对决、用意志较量,同贫困群众想在一起、过在一起、干在一起。”文学与传播学院学生吴春粤以“我的老师在脱贫攻坚第一线”讲述了曾宪志、李玉印、蒲江勇、侯翔、文敏熙5位老师以多种方式参与扶贫工作,积极为当地脱贫攻坚和经济社会发展贡献力量的感人故事。李玉印老师从事精准扶贫工作6年来,始终坚守在扶贫一线,走遍了贫困村的山山水水,尝遍了每一户的热水凉茶。蒲老师还主动向失去父亲的彝族少年且沙拉黑四兄妹伸出援手,帮他们联系学校,为四兄妹托起了明天的希望……他们以“功成不必在我”的精神境界和“功成必定有我”的历史担当,交出了打赢脱贫攻坚战的满意答卷。

“为什么我的眼睛常含泪水,因为我对这片土地爱得深沉。”爱祖国爱母校是不需要任何理由的笃定。我们何以能够看见和感悟张爱萍将军、章继肃先生、龙登浩师兄以及在脱贫攻坚、阻击新冠战线上这些可敬可亲人们的家国情怀?在正在开展的党史学习教育中,我读懂了他们!智能制造学院学生解说员邹勋浩以“致敬党史校史中可敬可亲的人”为题,讲解了学校改革发展中的精彩瞬间和感人故事。“作为一名校史解说员,我要用情用心讲好校史,讲好校史中的红色故事,讲好新建本科的发展、讲好转型发展的成绩,我要以这些可敬可亲的人为榜样,学有所思、学有所悟、学有所得,自觉投入到为民服务、为国奉献的历史伟业中去!”这是邹勋浩参与校史宣讲的收获与最大感受。

2个小时的讲述,13名讲述人或娓娓道来,或激情澎湃,或热血沸腾,他们以时间为序为师生徐徐打开学校前世今生的文理画卷,带大家从文脉起源的龙山书院、达县中学堂穿越到师范专科、新建本科,来到学校转型发展新的历史阶段,深情讲述学校发展历程中的文理开拓者、奋进者、筑梦者、圆梦者的故事,一个个感人至深、精彩动人的故事在师生中引起强烈共鸣,校史中的党史故事给予文理人不断前行的力量。他们朝气蓬勃,精神饱满、语言流畅,声情并茂。全场座无虚席、观众屏息凝神,无不被这些熟悉又陌生的故事感动得热泪盈眶。
学校“艰难困苦,玉汝于成”的发展历程,是历代文理师生与党同心、改革创新、奋发有为的精神凝聚。从校史故事中直观、深刻地去学习党史、感悟党史,从党史、校史的奋斗中汲取前进的智慧和力量,我们有足够的自信、足够的能力顺利实现学校第一次党代会提出的“三步走”发展战略,早日建成“特色鲜明优势突出的高水平大学”!
党史学习教育永远在路上,学好党史校史这门“必修课”是文理师生一直坚守的好传统,本次活动是学校党史学习教育的系列内容之一。档案馆作为学校校史宣讲的主要部门,自2016年以来与校团委一起,已连续成功承办四届中英文校史解说风采赛。档案馆充分挖掘校史中的红色资源,展现学校办学与国家发展和民族振兴同向同行的政治品格,在探索进一步增强师生责任担当,传承学校精神文化,激发师生爱党爱国爱校的自觉性和自豪感的路上又迈出了可喜的一步。